分享
Share

“光与空间的戏剧——西扎与现代主义建筑”学术研讨会

1.png

        2020年1121日,作为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开馆系列活动之一,“光与空间的戏剧——西扎与现代主义建筑专题学术研讨会在博物馆二楼音乐厅举行,研讨由资深建筑媒体人、原《建筑师》杂志副主编易娜作为学术召集人并主持,来自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教授王方戟,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建筑学系系主任、教授范文兵,南京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建筑系系主任、教授鲁安东,中国美术学院建筑风景研究院总工程师申屠团兵,汇一建筑主持建筑师徐千禾,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副教授范路iArchitectstudio/上海艾构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陈嘉炜,东南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副院长、教授葛明,宁波大学建筑系教授王忠祥,西扎建筑事务所中方项目负责人刘纯一,华茂集团执行董事、总裁徐立勋共议西扎建筑语言深度。

2.png

iArchitectstudio主持建筑师、西扎海上文博苑项目建筑总顾问

陈嘉炜

3.png

        从建筑师的角度来看,西扎的设计有几个突出特点:一是简洁体量与戏剧性内部空间的对比。二是小心地在体量上开洞口,洞口有与外部环境的互动,与内部体量的对应,甚至产生渗透性与层次。三是在精神层面上创造诗意的路径,很多空间场景是静止的,呈现出如画般的状态,但画面之间的对比往往又是戏剧性的,打动东亚业主的建筑魅力可能就来源于此——举例而言,在韩国的一个小建筑里,西扎甚至能创造同时满足业主夫妇不同宗教精神需求的空间。四是很多建筑线条与光线的运用。西扎可以依靠对空间和场所的创造,超越形式的力量。线性元素从外部体量蔓延至内部,再蔓延至各个具体的高度,比如踢脚线10公分,腰墙两种高度,一种1米、一种2.1米,2.1米的应用在卫生间里。西扎在这些线性高度控制里展现出的职业性,以及对建成环境的比例细节等等的考究,都产生了很大的力量。

        而他在面对大体量项目时,则非常关注与城市的关系、空间聚落的可达性。以海上文博苑为例,他给出了几乎完美的答案,在用一个强有力的路径把功能都解决了以后,再来做建筑里有趣的部分。同时,西扎是个真正的职业建筑师,对各种功能流线、规范的理解非常老练。比如我们要做一个博物馆,参观路径的尽端是先通过礼品店再离开博物馆,但在规范上消防疏散需要尽可能直通室外,西扎马上把楼梯调个方向就解决了问题。这是非常老练的建筑师的魅力。最后,他自己有一套控制空间环境的标准,比如材料表、物件表,一张A3纸就搞定了。他很清楚地知道建筑最后会是什么样子,家具、灯等物件都被小心地放在建成环境里,共同营造出空间的比例和疏密度。

       我对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的理解,是这是一栋很有特点的房子——与街道建立关系,用斜坡引导至入口;连续的坡道串联起空间路径,进入到不同楼层的展厅里,在洞口的渗透性上也推敲了很多。博物馆里有很多往往不为人注意的“线”,如空调的出风口、灯管的形状等等;灯打得非常均匀,让空间呈现出一种甜蜜但又安静的气氛。所以西扎在光环境上采用的是统一法,用光线统一人在空间里的愉悦感。

4.png